數位虛擬時代的愛情關係
數位虛擬時代的愛情關係
李長潔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看了大阪萬國博覽會的開幕典禮,司儀是一位染著粉紅色頭髮的日本女孩(令人注目),搜尋了一下,發現他是Aww Tokyo推出的「虛擬人偶像」Imma。Imma的出現值得深入思考。我順手打開Instagram,追蹤了imma.gram,在照片與影片間追索真實或圖繪的蛛絲馬跡,很快地我放棄了辨識真偽的遊戲,並且開始感到怦然心動。數位時代的我們,居然開始與不存在的對象搭起戀愛關係?
愛情的最終型態—初音未來
從整個「偶像史」來看,虛擬偶像(virtual idol)反映了人類對親密關係的極端需求。日本偶像文化史研究者太田省一,在《偶像的進化論:從南沙織到初音未來、AKB48》(2011)裡盤點從昭和時代到平成時代的偶像,沿著「愛的視線」(愛着の視線)投射出大眾心中最理想的愛慕對象,從山口百惠一直到初音未來,我們逐漸發現,人類愛情的最終形態,居然是號稱「最理想的演唱會歌手」的虛擬偶像初音。
非實體存在的虛擬偶像開始取代真人偶像,初音未來和虛擬人物Imma,呼應著愛情社會學家Eva Illouz(2012)在《為什麼愛讓人受傷?》一書中對當代親密關係的批判:一種無痛之愛的誕生。Illouz將人類愛情理解為一種「痛並快樂著」的複雜情感。然而,Illouz觀察到,當代文化工業製造著大量浪漫愛情的空洞符號時,更加顯著地同時展現著現代愛情所帶來的開放/緊縮、安全/風險的張力,這是一種新興的親密關係:我們無時無刻在一起,但同時也不在一起 — 我們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Turkle, 2011)。
不會失敗的愛情
程式語言搭建了高度的模擬真實,讓我們的情感深深地鑲嵌在數位編碼當中,在媒介物件的映射裡邂逅自己的慾望。社群媒體上的交往、交友軟體裡的攻防、或是與虛擬偶像談場戀愛,都是這種數位親密(digital intimacy)的形式。虛擬的他/她是純粹的愛的對象,無時無刻回應著無度的依賴,沒有摩擦、失望與痛苦,徹底避免在情感的投入中面臨失敗。
為什麼不愛了
與虛擬偶像談戀愛,體現了這種極端的無痛之愛。數據與演算法滲透到親密關係之中,密集的資訊構造成最理想的他者。在數位的虛擬世界裡,我們看起來更像是一人分飾兩角,對著閃閃發光的螢幕進行直接的交流。這裡並不存在著他者,在場的只有自己。
沿著虛擬性所發展出來的愛戀,是黏著在數據資料上的情感轉向。今天的「我」也不過是彼此交錯在虛擬世界中的一個結點。比起「存在先於本質」,我們更常能自我辨識、自我認同為數位運算的結果,自動地投入到虛擬的主體性中,然後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表現成一個自戀的自我機器。其結果就是Illouz的另一本書名 — 「為什麼不愛了」(the end of love)(Illouz, 2019)。
重新與人對話
當代社會學家對當代愛情的消極化趨勢提出了預示與批評,他們認為人們趨向投入一種沒有他者的交往關係。這種關係越來越清楚地在數位化的世界中浮現,就像完美姣好的虛擬人Imma,提供了即時(「現在」的日語發音ima)的享樂歡愉,愛情再也無法成為「人道價值的避難所」(Illouz, 2019)。那我們究竟該如何是好呢?
提出「在一起孤獨」的研究者Sherry Turkle,後來以「重新與人對話」直接面對上述數位時代的情感考驗,修補人類與媒介技術互動下的關係斷裂(Turkle, 2016)。她認為,數位技術介入後的新式連結,疏離了人的關係;但也正是越來越逼真的虛擬人物、越來越大量的數位親密,重新喚起我們對真實互動的渴望。原來我們如此期待一個可以彰顯彼此差異的他者,期待一場真誠面對面的暢談。唯有如此,我們才可以在失落與痛苦的愛情中追尋自我,再次把握社會世界的意義。
參考文獻
太田省一(2011)。《アイドル進化論―南沙織から初音ミク、AKB48まで》,筑摩書房。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Cambridge: Polity.
Illouz, E. (2019). The End of Love: A Sociology of Negative Relations. Cambridge: Polity.
Turkle, S. (2011). Alone Together: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 NY: Basic Book.
Turkle, S. (2016). Reclaiming Conversation: The Power of Talk in A Digital Age. London: Penguin.
[備註] 本篇文章封面圖片由網路新國民SmartKids採用Canva魔法媒體工具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