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
從追星到直播,孩子的數位探索
「你朋友怎麼這麼勇敢?」一位朋友在聊天時驚訝地問我。他聽說我們共同的朋友要帶他的小學三年級女兒去韓國追星,簡直不敢相信:「年紀這麼小,去追星不會很累嗎?媽媽的心臟也太大顆了吧!」......
從追星到直播,孩子的數位探索
By 王薇瑄 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你朋友怎麼這麼勇敢?」一位朋友在聊天時驚訝地問我。
他聽說我們共同的朋友要帶他的小學三年級女兒去韓國追星,簡直不敢相信:「年紀這麼小,去追星不會很累嗎?媽媽的心臟也太大顆了吧!」
更讓他驚訝的是,這趟追星之旅的行程並不是媽媽規劃的,而是孩子自己決定的。媽媽的角色,只是個負責執行的「小跟屁蟲」。
這還朋友不是唯一的驚訝。朋友的大女兒,小學六年級,現在已經是個遊戲直播主,自己錄影、後製剪輯、上字幕,還會把影片上架。她不只是單純「愛玩遊戲」,而是有意識地投入數位內容創作,在這個科技時代摸索自己的可能性。
這樣的故事,在現在的家庭中越來越常見。孩子可以自己選擇了,父母該怎麼做?
過去,孩子的學習軌跡大多是由學校、父母或社會大環境主導的。但現在,數位科技不只讓學習門檻下降,也讓孩子有了更多自主權。
想學畫畫?網路上有無數免費或付費課程;想當遊戲實況主?手機和電腦就能錄製、剪輯,還能透過社群媒體找到觀眾;想自己規劃旅行?只要會搜尋資訊,機票、住宿、行程都能自己安排。
科技降低了孩子探索世界的門檻,讓他們更容易實現想法,也更早開始思考自己真正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這樣的變化,讓許多父母開始焦慮:
「孩子這麼小,怎麼會知道自己要什麼?」
「他們會不會只是跟風,最後什麼都學不好?」
「過去的經驗真的還適用在這個時代嗎?」
但另一種思考方式是:與其擔心孩子「過早做決定」,不如接受孩子可以更早開始嘗試,並在過程中學習。
過去我當家教的時候,常遇到學生對未來感到迷惘。其實不只是孩子,許多大學生、甚至已經工作的成年人,也常常找不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但我始終相信,「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沒關係,因為在摸索的過程中,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也是一種進步。
過去,摸索的成本比較高。例如,一個人如果想試試看當導演,可能需要投入大量資源。但現在,只要有手機和剪輯軟體,孩子就能開始拍片;想要當音樂人?只要有簡單的錄音設備和一個創作平台,就能讓作品被聽見。朋友的孩子現在是遊戲直播主,也許未來她會繼續走這條路,也許會發現自己其實更喜歡剪輯、企劃,甚至某一天她會對數據分析產生興趣,因為想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看到她的內容。
但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這段過程都會成為她的養分。
父母不需要全盤接受孩子的所有選擇,但至少可以選擇「理解」。當孩子想要去韓國追星,這或許不只是單純的「偶像崇拜」,而是學習策劃行程、查找資訊、溝通與執行的機會。當孩子想要做遊戲直播,這不只是「打遊戲」,而是學習如何表達、如何剪輯影片、如何經營一個小小的品牌。
科技改變了孩子學習的方式,也改變了他們探索世界的途徑。在這個時代,與其過度干預,不如保持適當的開放態度,陪伴孩子在數位世界中摸索與成長。
或許有一天,這些看似「玩樂」的興趣,會成為他們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作者:王薇瑄
王薇瑄(Vivi Wang)是一位專注於科技與文化領域的專業人士,現任聲鮮時采科技的聯合創辦人及營運長(COO)。她在媒體與科技的交叉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同時也是《經濟日報》的科技趨勢專欄作家,負責撰寫專欄《發現薇趨勢》,針對人工智慧、數位轉型及科技產業發展提供深刻的分析與評論。
除了在科技領域的深耕,王薇瑄亦致力於推動文化與藝術的普及。她是藝術對談節目《藝術聲鮮 ART TAIPEI Live Talk》的製作人,並參與多場國際藝術活動及論壇的策劃與主持,為藝術與公眾之間搭建橋樑。作為一名具備創新視角的科技與文化推動者,她以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持續為業界注入新動能。
【發現薇趨勢】經濟日報專欄(點此連結)
【發現薇趨勢】方格子Vocus創作平台(點此連結)
【數位趨勢醬子讀】Apple Podcast(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