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5
從遊戲到現實的反轉啟發
父母該限制孩子玩手遊或網路遊戲嗎?該禁止孩子暢遊一座座精彩的虛擬世界嗎?
從遊戲到現實的反轉啟發
By 王薇瑄 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父母該限制孩子玩手遊或網路遊戲嗎?該禁止孩子暢遊一座座精彩的虛擬世界嗎?
最近瘋傳的一部短影音,引起了我重新思考父母該如何看待孩子玩網路遊戲。
影片內容是兒子日夜玩網路遊戲而耽誤學業,父母苦口婆心規勸,並未喚醒沉迷的兒子。於是父親在遊戲中創立了一個角色,只要兒子一上線,兒子就被父親追著打,最後兒子受不了終於棄遊。
當然上面的故事是因為「沉迷」所致,但遊戲真的百害無一益嗎?
還記得小學四年級時,學校電腦課作業需架網站,所以才能自由使用家裡的電腦。數據機逼逼啵啵的撥接聲,開啟了網路世界的大門。
孩子喜歡遊戲是天性。網頁版遊戲蕃薯藤的小番薯、小朋友下樓梯、單機版的仙劍奇俠傳,無不是提早起床玩樂的行程,也成為寫完功課後的獎賞。
我父母的童年時代不知道網路為何物,也沒有防毒的概念,我對網路認知完全是白紙等級,也不知道這個奇幻世界裡藏有什麼陷阱。
直到一次下載遊戲,電腦中毒,跳出奇怪的視窗,時不時還會自己關機,父母也不知該如何解決,我只好上網搜尋相關資訊,才知道原來是中毒了!
年紀大一點時,開始接觸網路遊戲「仙境傳說」,有別於封閉的單機版,網路遊戲最大的特點就是賦予與陌生人交流的機會,開始學習如何在遊戲世界裡的團隊合作,而聊天室窗中誰又被誰騙走什麼寶物,也讓我第一次知道遊戲裡面也會出現現實生活中的詐騙事件。
父母不禁止我玩遊戲,有時候玩著玩著,反而會不好意思地關機去看看課外讀物。這樣的習慣,一直到出社會了都還保留著。
前陣子家裡廚房地板塌陷,工人在年底特別難找,我跟家人推薦在遊戲中認識的一個朋友處理。父親是老古板,當然我先跟母親套好招,統一口徑說是我的同學,是做室內裝潢的。網友義不容辭,周休二日帶著他的父母跑來我家幫忙,重建塌陷的地板。
到香港出差時,一時疏忽忘記帶工作用的器材連接線,人生地不熟,短時間內就必須生出成果來的時間壓迫下,也是透過遊戲連繫香港朋友,她居然請了假,火速送來我需要的連接線。
而前陣子執行的委託案需要在短時間內印刷大量紙本出版品,許多印刷廠的回覆是還要打樣、開版與正式送印,時間太短無法配合,肯幫我趕工的廠商則提出要支付一筆額外的加班費才肯準時交貨。靈光一閃,我想到最近玩遊戲的一個朋友開印刷店,接到我電話的當天他就出了打樣,最後在活動的前一刻將所有出版品送到現場,搶救成功!
後來跟印刷店的朋友聊起,為什麼成年後在網路世界認識的朋友反而更會拔刀相助,我們的結論是,因為彼此不是在有利益的場合相遇,沒有那麼多預設心理,自然就不會有所求。
但若不是我小時候在網路遊戲世界中看過不少案例,母親用她僅有的知識教我思考,學會識人,也很難在虛擬世界裡,篩選能伸出援手的人。
與其孩子在長大後在虛擬世界裡跌跌撞撞,倒不如適當放行,提早見識。
網路世界虛假的事情太多,損失慘重的案件大多是因爲沒有正確的使用觀念,若能陪同孩子一起建立遊戲世界裡的價值觀,也許在遊戲世界裡,也能交到真朋友!
作者:王薇瑄
王薇瑄(Vivi Wang)是一位專注於科技與文化領域的專業人士,現任聲鮮時采科技的聯合創辦人及營運長(COO)。她在媒體與科技的交叉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同時也是《經濟日報》的科技趨勢專欄作家,負責撰寫專欄《發現薇趨勢》,針對人工智慧、數位轉型及科技產業發展提供深刻的分析與評論。
除了在科技領域的深耕,王薇瑄亦致力於推動文化與藝術的普及。她是藝術對談節目《藝術聲鮮 ART TAIPEI Live Talk》的製作人,並參與多場國際藝術活動及論壇的策劃與主持,為藝術與公眾之間搭建橋樑。作為一名具備創新視角的科技與文化推動者,她以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持續為業界注入新動能。
【發現薇趨勢】經濟日報專欄(點此連結)
【發現薇趨勢】方格子Vocus創作平台(點此連結)
【數位趨勢醬子讀】Apple Podcast(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