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感知與科技匯流下的教育轉彎
您的孩子會挑食嗎?或者面對環境刺激時,容易產生過激反應?
感知與科技匯流下的教育轉彎
By 王薇瑄 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您的孩子會挑食嗎?或者面對環境刺激時,容易產生過激反應?
有時候孩子的反應是「無意識」的,就算身為成年人的父母,其實也有類似的反應。
近期參加了一場XR展覽開幕式,想起過去兩年因考察「元宇宙」生態,穿戴過的頭戴式裝備不下50件。從臺灣到美國CES,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頭暈」與「內容不足」的問題。
於是到了這開幕式現場,免不了回想起當時的心有餘悸;XR,實在不能說是好的體驗。
而令人驚喜的是,現在的頭戴式裝置在技術上提升了許多,在內容上也跳脫虛擬會議室的框架,融合實體與虛擬的XR世界栩栩如生,沒有過去的不適。
想當年頭戴式裝置剛推出時,市場上針對穿戴後是否頭暈,回饋兩極。一群人怎麼玩都自在,另一群人如我,戴上頭盔5分鐘生不如死——不適感的差別,難道因個人感知能力而異?
以個人感知來說,不舒服的一項原因,是眼睛看到的虛擬場景與身體實際感受的落差。
例如人站立不動時,視覺卻在模擬移動,導致「感官不協調」,這也稱為「虛擬現實暈動症」;每個人控制平衡的內耳結構敏感度不同,有些人天生對視覺和動作之間的差異極為敏感,因此容易感到頭暈;而另一些人,則可以適應這些感官差異。
相較於孩子,我們這樣的成年人在面對外在的環境與技術的匹變時,身體都可能產生自然的「牴觸反應」,更何況是尚在探索世界與認知自我的年輕人,那震動可想而知。
一次母親在閒聊中說,在我10歲前,她一直以為我上輩子是學佛的。我非常抗拒吃葷,葷食的極限是蛋,儘管母親把肉切得細細的,還丟果汁機打碎再跟蔬菜一起炒,只要我嚐一口,馬上反胃吐出。
就在上國中的某一天,這個奇怪症狀竟不藥而癒。羊肉變成我的最愛,辣炒豬肉跟炸雞腿夜夜出現在夢中,餐食無肉一定生氣。一直到攻讀生物領域博士時,才在文獻中赫然發現,吃東西感覺到的味道,與舌頭上的味蕾有很大的關係——從分布數目的多寡,到酸甜苦辣的感知程度都有個體差異,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味蕾的發育也不同。
身邊恰好有個朋友正是味蕾發展遲鈍者。即使年過50,他吃東西只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從未有能力分別高下,也從未體驗過享用山珍海味的感動,他自小味蕾不發達。
朋友的妹妹近期過得不平靜,因爲明年就要考高中。她本來性情溫順內向,最近常突然抓狂摔東西,成績一落千丈。多方求醫後才發現,妹妹本身有精神分裂症相關基因突變。醫生解釋,雖然這樣的突變不算太罕見,但之所以爆發於這個年紀,多半是承受壓力與環境刺激。
孔子因才施教,人人無不盼望一生能碰到「良師」。隨著時代的演進,父母應該意識到處處皆是孩子的教育場域,絕不侷限在校園。當孩子產生不良習慣時,不妨多觀察,從孩子的視角考慮,給予關懷。
身為成年人的我們,身體可能都會無意識的抗議四周的不協調了;不善言表也不知常規的孩子,面對失衡時更是無助。
科技產品的技術不斷躍進,父母在面對不同孩子的個體差異時,是否該堅持在一個框架下硬套硬闖?還是該轉個彎柳暗花明?生命的驚喜,有時存在於「疑無路」的山重水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