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代的偶像選擇
自媒體時代的偶像選擇
By 王薇瑄 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孩子還小,不讓他們使用智慧型手機,是很多父母的選擇。但父母中總會有允許的,孩子於是跟著同儕滑手機,跳著國外當紅的舞蹈,崇拜不知從哪來的新興KOL,模仿短影音中讓父母啞口無言的機智應對,甚至惡作劇——這些「偶像」真的值得崇拜嗎?該如何引導孩子適當的判斷?
自媒體時代的偶像崇拜,不僅出現在懵懂的孩子身上,成年人其實也經常「踩雷」。
這年頭人人可以靠著文字、短影音或Youtuber成為網紅,然而日後負面消息頻傳,這些自媒體KOL的根柢實在難辨。
前陣子,網紅7寶媽經營的「林叨囝仔 The Lins' Kids」引起軒然大波,各大新聞媒體與家長紛紛「檢討」她的失言行為。起因是7寶媽在直播時與孩子一搭一唱,恥笑資源班學生。對於這樣歧視的言論,不僅許多網友出言撻伐,一連好幾天的晚間新聞也都追蹤報導,導致本來與7寶媽合作業配的廠商陸續聲明,強調反對任何對資源班的嘲諷言論,最後終止合作。
此事件之前,已有不少網路新聞指出7寶媽部份育兒行為不當,但仍有廠商與她業配,直到爆發失言事件才中止合作關係。這完全反映了自媒體時代「流量先行」的運作法則,著實令人卻步。
網路沒那麼發達時,所有的偶像、明星與產業代表,至少會經過電視台或報章媒體的過濾,若曾捲入有失形象的報導,則避免讓其代言;然而,自媒體盛行的現今,只要話題吸睛,標題聳動,能填補觀看者的空閒,人人都能成為各行各業KOL。直播偶像氾濫成災,如何選擇判斷必須留心,尤其是父母更該多花心思。
孩子偶像崇拜的起點,都來自手機裡的「影片」。有些經紀公司的唱跳偶像,接受較嚴格的品行把關,較無問題;父母比較需要注意的,是自媒體竄紅的偶像。我曾分享幾個方法給身邊的朋友,得到的回饋都滿正面。
首先是帶著開放的心態與孩子聊聊,最近都看了哪些有趣的影片,誰是他們特別感興趣的KOL與Youtuber?蒐集之後,父母便開始做功課,看看這個KOL如何竄起,過往有沒有負面新聞,孩子追星的影片多半是什麼內容。
初步篩選後,如果孩子最近正在追的是知識型的KOL,我滿鼓勵父母單純以「聽」的方式檢查影片。有畫面的影片花花綠綠目不暇給,很難高度維持專注。用聽的,更能好好判別內容的好壞。
至於那些搞笑的短影音,無傷大雅,不會影響孩子成長的價值觀,適量觀看放鬆心情,是可以接受的。父母不妨從孩子尚幼時,就培養一起觀看的習慣,一旦養成習慣,也比較容易掌握孩子從網路上接收到什麼內容。
另外,父母若平時也觀看社群媒體,也可以推薦有益於成長的節目給孩子。待孩子年齡稍長,父母更可以教孩子如何選擇好節目,哪些屬於娛樂,哪些值得認真學習,與之討論亦可增進親子關係。價值觀必須從小開始培養。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能成為偶像,大流量絕不能成為選擇模仿對象的指標。優良合宜的內容,不只適用於孩子,成人也足以正三觀,享受優質的視聽生活。
作者:王薇瑄
王薇瑄(Vivi Wang)是一位專注於科技與文化領域的專業人士,現任聲鮮時采科技的聯合創辦人及營運長(COO)。她在媒體與科技的交叉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同時也是《經濟日報》的科技趨勢專欄作家,負責撰寫專欄《發現薇趨勢》,針對人工智慧、數位轉型及科技產業發展提供深刻的分析與評論。
除了在科技領域的深耕,王薇瑄亦致力於推動文化與藝術的普及。她是藝術對談節目《藝術聲鮮 ART TAIPEI Live Talk》的製作人,並參與多場國際藝術活動及論壇的策劃與主持,為藝術與公眾之間搭建橋樑。作為一名具備創新視角的科技與文化推動者,她以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持續為業界注入新動能。
【發現薇趨勢】經濟日報專欄(點此連結)
【發現薇趨勢】方格子Vocus創作平台(點此連結)
【數位趨勢醬子讀】Apple Podcast(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