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目三席捲全球
當科目三席捲全球
By 王薇瑄 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科目三是什麼呢?不是在學校的學科,而是一支舞蹈。原創者是一個中國廣西的年輕人,考到駕照後太興奮,在考場外跳起了熱舞,這段熱舞被網友拍下後,上傳「抖音」短片平台,引起瘋狂點閱。取名為「科目三」,是中國的駕照考試分成三個科目,因而得名。
這段熱舞不僅在中國與台灣爆紅,在美國、日本、泰國、歐盟等國,也皆可在社群平台上頻繁看見。最近因緣際會認識了某舞團的總監,他說現在的國小和國中生,練舞時都要求跳科目三,因應市場所需,舞蹈系高材生的他竟也開設了科目三訓練營。
近期在台北的寧夏夜市,更舉辦了科目三舞蹈競賽。參賽者中,年紀最小的只有4歲,最大的58歲,可見科目三已然掀起全年齡旋風。
部分媒體報導,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如果知道這件事,恐怕會從墳墓裡跳起來。眾所皆知,秦朝當時結束戰國的亂局,建立中國第一個統一的王朝,但在文字與貨幣的推行上,卻面臨諸多隔閡與障礙;然而魔音洗腦的「科目三」,卻輕鬆攻破了全球老少的心,語言文字根本不是問題。
針對上面的現象,不妨停下腳步,思考「科目三」帶來了什麼隱憂。
首先,當世界開啟全球化模式,台灣能看見好萊塢熱門電影、古巴掀起了K-POP流行、法國街頭可以吃到種類多元的亞洲菜等,各個國家都樂見於自己的文化被其他地區接受與認同;而影像就是最便捷的文化輸出模式,即使語言隔閡,透過字幕與畫面編排,我們潛移默化的吸收了異國的文化習慣與邏輯。
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卡通是「神奇寶貝」,為了搶先知道劇情發展,我自學日文,還考取了日文檢定N1的證照;國中時看了法國鐘樓怪人歌舞劇DVD,也從此開啟了學習法文之路。儘管如此,所幸當時認為許多翻譯小說功力不到位,因此仍然大量閱讀優秀的中文創作,對七等生、琦君、李昂等的文學作品並不陌生,更願意選讀中文系,接受古典的浸潤。
農曆新年剛過,見到親戚的孩子跳的是科目三,看的是蜘蛛人跟雷神索爾,玩的是最新的寶可夢卡牌,在他們的世界裡,過的是農曆年,但成長的養分似乎都只有流行文化。
沒有文化自覺,又無法觸類旁通,孩子未來的發展確實讓人擔心。日本人氣舞團Avantgardey最近受邀到香港演出,上傳了在維多利亞港畔大跳科目三的影片,因此引來批評,批評的主因是因為不了解中國與香港間的歷史淵源,就跳起了這段洗腦舞。
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團近期在中國巡演,謝幕時也跳起了科目三。芭蕾舞的幾個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國派、俄羅斯派與義大利派,俄國能發展出特色獨具的「俄羅斯派」芭蕾舞,卻在瀋陽盛京大戲院大跳「科目三」企圖博得觀眾喝采,不難理解為何中國網友說,中國以舞蹈統一全球了。
這樣的趨勢似乎難以避免,父母的適時提醒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尤其Netflix、Disney+等海外串流平台,已經融入電視,如何在多元的影視選擇中平衡自己的文化,是個重要的課題。這幾年台灣文化部與教育部力推本土內容製作,希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加入更多屬於台灣文化的元素,是個正確的方向。倘若不在生活中有意識的挹注這些細節,我們的下一代將不會跳自己的舞,唱自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