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教養不卡關,專家替你來把關】
台灣展翅協會在2022年度舉辦「數位教養不卡關」線上親職講座,每集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討論面對數位時代家長們面臨的親子教養挑戰,邀請的來賓有: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精神科醫師鄧惠文、親職作家曾多聞和顏安秀、少年保護官吉靜如、YouTuber六指淵…等16人上線分享,分別從家庭教養、學校生活適應、心理健康、人際及愛情、法律等不同層面切入,讓家長從多元角度理解及協助發展孩子的網路行為,藉此提升孩子數位生活保護力。
孩子在數位世界闖蕩難免遭遇風險危機,尤其在青春期的成長和探索階段,整理講座中專家們的討論,我們大致可從三個面向來看,在「身體發展」上,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大腦仍在發展中,容易有衝動、情緒化的行為,或做出冒險的事,致使出現一些麻煩;以「心理發展」來看,部分孩子的心理需求因無法在現實生活獲得滿足,進而轉向網路世界尋求認同感及成就感,然無法掌握界線時,導致傷害發生;而因著「網路特性」如:無國界、散布快、隱匿性高等,許多犯罪形式從現實延伸至網路,但匿名性及便利性也易使孩子誤以為可以毫無顧忌,嚴重時涉及法律問題。
「家庭裡的數位素養」已是現代家長的必修課,孩子最開始接觸網路及最常上網的地點都在家中,因此,培養孩子平衡線上線下生活、知道可運用的網路資源、保護個資隱私、掌握數位足跡、經營網路人際、對抗網路霸凌以及媒體識讀能力,都是家長們需要養成孩子具備的數位素養。而在疫情下孩子使用網路時間拉長,網路所延伸的危機,例如網路沈迷、網路犯罪、網路霸凌、性私密影像外流...等等更不容小覷。
要能預防或減少傷害,主動和孩子討論這些問題,是保護孩子安全最好的方式。家長可以怎麼做呢?首先,父母是孩子學習做人處事、情感互動交流的模範,因此「以身作則」很重要,身教遠比絮絮不休的嘮叨有效地多,家長在生活中及網路社群裡都有合宜、健康的行為,當孩子有失衡或差錯時,才有與孩子談論的底氣;二是在平時就與孩子累積「關係資本」,家長要練習傾聽、同理孩子,當孩子能感受支持及鼓勵,在他有需求或問題時也會願意與父母求助,家長才有機會協助孩子,降低孩子犯錯或受傷的可能;第三是培養孩子多元興趣,別讓手機成為孩子的電子保姆。在現在 3C 遍地的世代,家長要能引領孩子運用網路工具探索世界,而不是唯一娛樂,只要家長有意願,都能豐富孩子五感探索,創造真實體驗,啟動素養能力,與孩子一起迎向無限可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教養孩子數位安全的小撇步可以至台灣展翅協會的 YouTube 觀看數位教養不卡關系列影片喔!
網址連結:https://www.youtube.com/@ecpattw
講師強大陣容 + 專業內容
s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家長可從「依年齡層調整使用3C時間」、「和孩子的約定」兩個面向,著手開啟使用網路的議題。
s Google Could台灣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副總經理賴秀雯: Google推出的「Be Internet Awesome」教學資源,帶領孩子有效的認識網路安全。
s 社工督導陳至心:網路沉迷其實是個假議題,孩子生活沒有重心才是我們真正該擔心的議題。
s 教育媒體工作者蔡伃婷:判別網路霸凌三種類,並分享家長可協助的方法,如以身作則、心態調整以及資訊素養等。
s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家長如何和孩子談「尊重」、「同意」,讓孩子知道「如何拒絕」、「接受被拒絕」等身心自主界線等,皆是重要的課題。 。
s 台灣展翅協會秘書長陳逸玲:家長可以適時與孩子討論和練習,如何回應他人索取私密影像的要求。
s 諮商心理師利美萱:孩子在青春期情竇初開、亟欲尋求認同的時期,父母可以試著幫助孩子建立自我的內在評價,從而讓孩子建立自信心。
s 國小候用校長顏安秀:素養的本質應該是培養孩子成為能負責、擁有成長性思維、能活用自身所學知識的公民,並有解決問題、懂得愛與表達愛的能力。
s 旅美新聞工作者曾多聞:數位公民素養是一整套孩子們在未來數位世界裡所需要的能力,能夠成功與人溝通、表達自己也尊重別人的技能。
s 戴羽晨律師:請把所有阻止孩子使用網路的力氣,放在了解孩子今天的生活過得如何上!
s 社工督導許悌蓉:「關係資本的累積會成為家長的籌碼」,當孩子願意跟家長訴說,家長才能提供及時的協助。
s 兒童精神科陳俊元醫師:家長要相信過去對孩子的愛與付出,足夠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大人!
s 少年調查保護官吉靜如:了解網路犯罪的樣態以及家長的防範措施。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觸法,預防關鍵在於家長的觀察及引導。
s 勵馨基金會特約講師郭雅真:家長要以「輕鬆」的態度與孩子談論戀愛議題,並在平常就建立「聊天」的習慣,有助於即時了解孩子狀況。
s YouTuber六指淵:數位時代的誘惑太多,孩子應該要找一些興趣去降低網路的誘惑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趁現在學習力強時努力精進自己的不足。
s Google新加坡專案經理Lucian Teo:在教育青少年這塊,以身作則比發號施令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