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中,偏見盲點(bias blind spot)是指人們總是看到他人身上的偏見,卻未察覺自己也有偏見的狀況,這種認知偏誤,使得人們在判斷自身和他人的偏見時,往往產生不對稱的認知。 而盲從是指一個人在團體的壓力下,未經思考而有從眾行為或意見,這行為或意見或許與自己本意的判斷相違背。兩者結合下,可能就導致在下決策和判斷上出現偏差,可能加劇在群體中產生的偏見和歧視的狀況。
「羊群效應」也會發生教室裡,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同儕行為或他人意見的影響,衍生出跟隨或模仿的心理和行為現象,可能導致自身失去獨立思考與不理性的判斷能力,最後對自己或團體產生負面影響。
本課程從引導孩子觀察團體中的標籤符號或文字意義出發,思考大眾對標籤符號或文字存在怎樣的刻板印象,而這樣的刻板印象在人云亦云的訊息洪流中, 容易受到怎樣的影響和錯誤的理解,甚至最後造成自己或別人的傷害。除透過階段性且多面向課程的思考建構,企圖打破孩子們習慣性、直覺性、刻板意象的判斷模式,亦利用ORID焦點討論法,協助孩子換位思考、價值澄清,能夠有利己助人的品格思考力與實踐力。
由桃園市文化國小張瑞貞老師所提供的教案設計及簡報,供老師們下載使用,希望可協助教師們增能跨領域數位素養教案設計的多元創新教育視野喔!
u【桃園市文化國小張瑞貞老師-「我的標籤防護盾」教案分享】教材下載處(點此連結)